精彩专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郝孟然:“赶考”我们在路上 发布时间:2019/8/13 10:35:00       浏览次数:4475次

中国共产党“赶考”之说,源于70年前。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时,有一段对话,镌刻在历史的投射屏上: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周恩来同志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同志说“我们绝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70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党由西柏坡的两位伟人的对话出发,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西柏坡,这个冀西山区滹沱河北岸的始建于唐代的小山村,不光风光秀丽,而且水土肥美,因村后坡岭上翠柏苍郁而得名。地理位置:西扼太行山,东临冀中平原,距离华北重镇石家庄仅90公里,三面环山,一面环水,交通便利,易守难攻。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选定这个地方,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在最小的房间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解放了全中国。故西柏坡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的美誉。

西柏坡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孕育了宝贵的西柏坡精神。在这里,有一文(活跃的文艺宣传队伍)、一武(王震将军的三五九旅718团,又称平山团)、一母亲(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有一首歌谣生动体现了党在西柏坡群众中的影响力:“最后的一碗饭送去做军粮,最后的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在这里,孕育了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西柏坡精神。集中体现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彻底革命精神;坚持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人民;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西柏坡精神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核心就是教育全党要经得起新的历史阶段的考验。

1949年3月,中共中央转移委员会所制定的《入城守则》中,明确的六项规定,即是我们党在赶考路上西柏坡精神自强不息的赶考精神的具体体现。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我们党就是以西柏坡精神为推动,走在了进京赶考的路上,取得了满意的成绩,但是,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

 “是一位敢想敢干的行动者,是一位坚韧不拔的奋斗者,更是一位求真务实的实干家”这是1982年3月—198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县工作的同事对他的评价。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解决“高征购”,秉承“治国之道首先裕民,民富才能国强”信念,使全县粮食征购任务减少2800万斤,解决农民吃饭问题。1983年,正定率先推行“大包干”,在河北省开创了先河,为正定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1984年,确立了走“半城郊型”经济发展的路子,使人均耕地只有3分多,外欠债务30余万元的塔元庄村,一跃成为小康村。招商引智闯新路,开创旅游新模式: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多方筹措下,1985年,耗资350万元、建筑面积37000平方米的荣国府在正定的建设开工,带动了“天天游人满,日日进斗金”的正定荣国府旅游盛况。尊师重教育英才:将被称为“黑屋子、土台子、泥孩子”的学校现状,转变为“全村最好的房子是学校”;1984年,将乒乓球体校搬到县城,并逐渐发展成为国家乒乓球队训练基地……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县激情如火、实干兴县、含笑进取的样子,深深印刻在老百姓心中,被亲切的称为“正定县永不卸任的县委书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也是我党领导人建国后,在赶考路上,谱写的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指南。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我们党继续“赶考”任务远未结束,我们一代一代共产党人都要不断地接受人民的考试,向人民和历史交出满意的答卷。

从历史的浩瀚星空中,回到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平凡岗位与责任担当中来,作为博亚体育(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网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通过这次“守初心、担使命”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班的学习,更加坚定了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浩然正气,塑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验中经受考验,为患者、为社会提供满意的医疗护理服务,秉承“仁爱、诚信、敬业、创新”的院训,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向我们的患者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赶考”,我们仍然在路上!

文:郝孟然

编辑:董媛媛 闫紫薇